登录 /注册/
企业邮箱
新闻详情

政策标准法规

职业病防治知识问答(三)

有毒物质在空气中存在的状态及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有毒物质在生产过程中能以多种形式出现,同一化学物质在不同行业或者不同的生产环节呈现的形式各有不同,有毒物质一般以固体、液体、气体、蒸气或者气溶胶的状态存在。石油化工生产车间有毒物质多(1)气态: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气、氮氧化物;(2)蒸气:如苯、汽油、醋酸酯类;(3)气溶胶:如固体气溶胶——烟(尘)、液体气溶胶——雾等形式存在,并通过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泄漏或人工加料等方式逸散于空气中。
呈气态、蒸气、气溶胶状态的有毒物质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进入人体内。

(1)呼吸道:呼吸道是毒物吸收的主要途径,它经过肺泡直接进入大循环,其毒性作用大,发生毒副反应快,如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汽油等。

(2)皮肤:有毒物质可以通过完整皮肤进入人体内,经过皮肤吸收主要途径有两种:一是通过表皮屏障到达真皮,进入血循环。另一个是通过汗腺或者毛囊与皮脂腺绕过表皮到达真皮。一些脂溶性毒物极易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中毒,如苯、丙烯腈、丙烯酰胺等。

(3)消化道:生产中通过消化道吸收而中毒者不多见,多以误服引起中毒,因此饭前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是预防中毒的重要措施,尤其以氰化钠包装等高毒重点岗位,更应提高职工安全意识,严格各项规章制度。

企业作业环境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作业环境管理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发生的根本措施和主要途径,它涉及面广、内容多。作业环境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控制源头,严格 新、改、扩建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是企业加强作业环境管理,防治职业病的重要举措之一。

(1)对有毒有害建设项目办理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批手续,通过职业危害预评价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对原材料、中间体、产品的组成和其他辅助材料、副产品理化特性及其是否有毒作用进行调查,了解有毒有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存在状态和使用方法、用量、包装、储存及废弃物等。

(2)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有职业病危害的技术、工艺、材料。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涉险区,有害作业和无害作业分开,是生产布局合理。

(3)以新代老,设置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如报警系统和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等。

(4)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建设项目的防护设置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建立职业卫生防护设备台账,制定防护设备检修保养制度,定期进行检查、维修、确保正常运转。

建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根据有关规定确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周期、方法,对工作场所进行日常监测、定期检测评价、异常或者紧急情况监测及重点毒物重点岗位监控,建立职业卫生档案,记录主要生产工艺及检测数据。
有职业病危害因素作用场所要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设置警示标志、中文警示说明书。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内容有哪些?

职业病危害评价可以分为三大类:

(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必须对其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程度、健康影响、防护措施等进行预防性卫生学评价。

(2)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是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程度(浓度或者强度)、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健康影响等作出综合评价。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送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3)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数定期检车、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评价的目的是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在检测结果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浓度或者强度)、防护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价,确定危害类别,为工作场所分类管理、职业病危害治理、职业病诊断鉴定和安监部门执法提供依据。

为什么要进行生产作业环境检测?

通过对生产作业环境检测及时了解掌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早期发现职业病危害,可及时采取防护措施,消除或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生产环境检测有哪些内容?
生产环境检测主要是对作业场所所存在的毒物、粉尘、噪声、放射线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监控体系,主要监控内容又:

(1)日常监测
设立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对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动态观察、及时发现处理职业病危害隐患。

(2)定期检测、评价
目的是为了消除或减少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保护劳动者健康。当发现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是可爱去相应治理措施或者停止作业。

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