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企业邮箱
新闻详情

政策标准法规

职业病防治知识问答(六)毒物与中毒

氟化氢有哪些职业危害?如何预防?

氟化氢属于高毒类。无色气体或者液体,40%-60%的水溶液即为氢氟酸。吸入高浓度时,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流泪、流涕、喷嚏、鼻塞。鼻、喉、胸骨后烧灼感,嗅觉丧失,咳嗽、声嘶,严重时眼结膜、鼻黏膜、口腔黏膜顽固性溃疡,甚至鼻中隔穿孔,引起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严重者可引起中毒性肺水肿。少数患者可产生反射性窒息、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氢氟酸可引起牙酸蚀症、牙龈出血、干燥性鼻炎、嗅觉减退及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影响。
 
皮肤接触低浓度的氢氟酸,几小时后出现疼痛及皮肤灼伤。浓度告示,疼痛立即发生。氢氟酸蒸气可引起皮肤瘙痒和皮炎。
 
眼接触高浓度氢氟酸后,局部疼痛并迅速形成白色假膜样浑浊,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引起角膜穿孔。

预防措施:
(1)生产设备尽可能密闭并经常检修。凡有氟化物气体或者蒸气逸出的地方应设置局部排风设备。保持生产场所良好自然通风。
 
(2)设备和管道应使用耐腐蚀金属和特种塑料。氢氟酸应放置与铅衬罐或其他耐腐蚀材料罐内密封储存和运输。
 
(3)预防火灾和爆炸
 
(4)加强个体防护。操作工人应使用有效个人防护用品,如橡皮手套、防护服、防护眼镜、胶靴等。接触高浓度氟化氢应戴防毒面罩。绝对禁止在工作场所进食和喝饮料。车间内安装冲洗设备,以便皮肤、眼污染后能及时冲洗。

(5)做好上岗前及定期体检工作。凡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心、肝、肾疾病,骨关节疾病和地方氟病患者不宜从事氟化氢作业。
 
氯有哪些职业危害?如何预防?

氯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体,主要损害呼吸道和肺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骤死。可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又分轻度、中度、重度中毒。轻度中毒是由于短时间接触低浓度氯气,引起黏膜刺激症状,如咳嗽、咽部不适、流泪等。中度中毒是由于吸入较高浓度的氯气以后,立即出现阵发性呛咳、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并伴有胸骨后痛及声音嘶哑。重度中毒是由于吸入高浓度氯气,立即出现持续咳嗽,常伴有咯血、胸部紧迫感、呼吸困难,1-2个小时后呼吸困难明显进行性加重,躁动不安,唇、之发绀,两肺部布满大量湿性罗英,出现迅速窒息等严重肺水肿征象而死亡。
 
急性氯中毒后,可发生支气管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
 
长期接触低浓度氯气,可引起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眼结膜、皮肤刺激性症状及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头晕、头痛、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肠胃功能紊乱及牙齿酸蚀症、贫血、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及传导阻滞等也较常见。
 
接触高浓度氯或者液氯,可引起急性皮炎和灼伤。长期接触低浓度氯气,暴露部分皮肤有烧灼发痒感,并可发生痤疮样皮疹或疱疹。
 
防护措施:
(1)生产和使用氯气设备要密闭化,并加强通风。定期检查管道的腐蚀程度,防治泄漏。
 
(2)严格的管理制度。氯气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都要建立必要的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
 
(3)加强防护。氯气作业岗位应配有供气式防毒面具或者氧气呼吸器,并经常检查维修,保证使用效果。一旦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或者现场检修和抢救,应佩戴好防护器具并立即关闭氯气阀门。紧急情况下,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向上风方向和高处撤离。氯气作业岗位应设冲洗设备。
 
(4)在易跑氯气的岗位,设置氨水储槽和喷淋器,以备跑氯时用氨水中和处理氯气。
 
(5)做好上岗前及定期体检工作。发现早期不良影响者,采取相应措施。凡有明显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者,不宜从事氯气作业。
 
窒息性气体有哪些职业危害?如何预防?

窒息性气体根据毒作用机理不同可分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和化学性窒息性气体。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等本身毒性较低或者惰性气体,但如果他们在空气中的含量高,使氧气的含量大大降低,导致人体动脉血氧分压下降,缺氧窒息。化学性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等,主要能对血液和组织产生特殊化学作用,使氧的运送和组织利用氧气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全身组织缺氧,引起严重中毒表现。长期接触低浓度的窒息性气体,可产生慢性危害,主要表现为慢性刺激症状、神经衰弱症、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肌肉酸痛及甲状腺肥大等。

防护措施:
加强生产设备巡检,杜绝“跑、冒、滴、漏”事故发生。

生产现场设立自动报警装置,并备有有滤料的防毒口罩或送风式防毒面具。

进入塔、罐等容器内作业,应进行含氧量测定,合格后佩戴好防护用品方可进入。

普及自救、互救知识,发现中毒者,应立即转移中毒者至新鲜空气处,进行,对症抢救。

做好岗前及定期体检工作,发现职业禁忌症及早期不良影响者,应采取相应措施。
 
丙烯腈职业危害与预防?
 
丙烯腈属于高毒类物质。急性毒性主要与其在体内释放出的CN-有关。职业中毒主要因吸入丙烯腈蒸气或皮肤沾染丙烯腈液体所致。有特殊臭味,初次接触可嗅出,但接触时间过长时会引起嗅觉疲劳,反不易察觉丙烯腈的存在。
 
急性中毒症状与氰化氢中毒相似,但发病较缓。接触量大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轻度黏膜刺激症状。如继续接触,则症状加重,并可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胸痛、面色灰白、心悸、血压下降、意识朦胧,甚至昏迷、大小便失禁、全身阵发性抽搐。吸入高浓度丙烯腈蒸气可在数十分钟内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并很快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昏迷、全身强直性抽搐、大小便失禁、紫绀、心律失常,常因呼吸骤停引起死亡。急性丙烯腈中毒后,部分接触者可遗有神经衰弱症状,但多可在数月后逐渐回复。
 
长期接触丙烯腈者,神经衰弱综合征发病率较高,有低血压倾向。部分可见白细胞减少,长期接触较高浓度的作业人员可出现肝脏损害。部分接触者可出现接触性皮炎,愈后可残留色素沉着。
 
防护措施:
加强接触者对丙烯腈理化性质、毒性防护知识和应急救援预案知识的了解。加强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丙烯腈的生产过程应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严防设备管道跑、冒、滴、避免手直接操作;生产设备应与操作室隔离,并注意维持设备间负压状态、操作室正压状态;含腈三废物质应回收处理,严禁向周围环境直接排放。定期对工作场所中丙烯腈浓度进行检测。进入容器清釜或进行其他操作前必须充分通风,使用有效防护用品,并有专人在容器外监护,禁止单人在危险区域地区操作。呼吸道保护可用活性炭滤料的防毒口罩,注意使用的浓度和有效使用时间,浓度高时应使用正压型呼吸保护器,或在进入有毒环境前20分钟,口服85好抗氰片1片。有皮肤接触高浓度气体或者液体本品可能是,应穿戴由不渗透性材料制作的防护用品。生产工人应注意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工作时严禁饮水、进食、吸烟。工后洗澡并脱去工作服。车间内应配备冲洗用水龙头及基本抢救药物。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C。上岗前和定期健康监测,以便及时发现有职业禁忌症的上岗人员。
 
硫化氢的污染源有哪些?

硫化氢为具有特殊的臭蛋样气味的无色易燃气体。很少用户生产,多为某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常见的污染源有:

(1)石油工业。钻探开采石油,或使用炼制过程中脱硫及排放废气时。有硫化氢逸出。

(2)采矿工业。硫是矿石中常有的杂质之一,金属矿的矿坑和巷道空气中含有少量硫化氢,在通风不良或长期不用的矿井可发生急性硫化氢中毒。

(3)冶金工业。在制造镍、铊等多种金属过程中用硫化氢与金属反应生成不溶解的硫化物,沉淀后分解提纯是,曾有急性中毒发生。

(4)染料工业。当制造硫黑、硫蓝、硫棕等染料时或用这些硫化染料染色是,都有硫化氢弥散到空气中。

(5)化纤工业。黏胶纤维的纺丝过程,硫化氢和二硫化碳是主要的职业危害。

(6)化学工业。在精炼硫酸,制造二硫化碳、硫化胺、硫化钠等,或制造农药如对硫磷、乐果等,制造某些硫铵噻唑等含硫药品是,都可产生硫化氢。

(7)煤气工业。在未经分离的粗制煤气中含有硫化氢,接触后可发生急性中毒。

(8)橡胶工业。橡胶的硫化过程有硫化氢逸散。

(9)造纸、制糖、皮革鞣制、亚麻浸渍、食品加工等工业,由于原料腐败可产生硫化氢。

(10)从事阴沟清理等工作,由于有机物质的腐败而生成硫化氢,可发生急性中毒。

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是什么?

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病变程度,诊断分级如下:

(1)刺激反应:有眼刺痛、畏光、流泪流涕、咽喉部烧灼感等刺激症状,在短时间可以恢复。

(2)轻度中毒:有眼刺痛、畏光、流泪、眼睑浮肿、眼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上皮浸润等急性角、结膜炎表现;有咳嗽、胸闷、肺部可闻及干湿性罗音,X胸片可显示肺部纹理增强的急性支气管周围炎表现;可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3)中度中毒:有明显的头痛、头晕并出现轻度意识障碍;有咳嗽、胸闷、肺部可闻及干湿性罗音,X胸片可显示肺部纹理模糊,有广泛网状阴影或散在细粒阴影,肺野透亮度降低或出现片状密度增高阴影,显示间质性肺水肿或支气管炎。

(4)重度中毒:变现为昏迷、肺泡性肺水肿、心肌炎、呼吸循环衰竭或猝死。

处理原则:
(1)迅速脱离中毒现场,脱去被污染的衣服。

(2)立即给氧,对中、重度中毒者可持续进行人工呼吸(禁止口对口人工呼吸),凡有昏迷者,宜立即送高压舱治疗。保持呼吸通道畅通。给予强心剂、呼吸兴奋剂和能量合剂。静脉注射美蓝或硫代硫酸钠促进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复原,眼部损害采取2%碳酸氢钠洗眼、滴眼,或用醋酸可地松眼水滴液,用抗生素眼水防止感染等对症治疗。

(3)防止肺水肿和脑水肿。

(4)抢救治疗原则按内科呼吸、心跳骤停措施进行处理。

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