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企业邮箱
新闻详情

政策标准法规

职业病防治知识问答(七)毒物与中毒

接触一氧化碳的职业有哪些?一氧化碳中毒特点及如何预防?

凡含碳的物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一氧化碳气体。在工业生产中,接触一氧化碳的作业近70余种,其主要的作业有炼铁、炼钢、焦炼;采矿爆破作业;机械制造工业中的锻造、渗碳和铸造业;化学工业中以一氧化碳为原料制造光气、甲醛、甲醇、甲酸、丙酮、合成氨等;耐火材料、玻璃、陶瓷、建筑材料等工业中使用的窑炉、煤气发生炉和煤气炉等,使用柴油和汽油的内燃机;此外,家庭煤炉、燃气热水器和汽车发动机废气也产生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经呼吸道吸入进入血液循环。由于它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要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故排挤了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而形成碳氧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比氧合血红蛋白慢3600被,且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还影响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阻碍氧的释放与传递,可造成组织持续性缺氧,形成持久的毒害作用。此外,一氧化碳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二价铁结合,使组织呼吸受到抑制而不能利用血氧。个别严重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及时抢救好转,数日或数周甚至1-2月后,可再次出现迟发性脑病或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神经系统后发症。

预防措施:

(1)在产生一氧化碳的场所,应加强自然通风,防止输送管道和阀门漏气,可安装一氧化碳自动报警器。

(2)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环境内作业,须戴供氧式防毒面具进行操作,并设有专人监护。

(3)普及一氧化碳中毒急救知识,加强自救、互救和使用防毒面具的训练。

(4)做好上岗前及定期体检工作,有明显神经系统、血管系统疾病,严重贫血,妊娠妇女、未成年或者老年人均不宜在高浓度的一氧化碳岗位工作。
 

氰化物有哪些职业危害?如何预防?

凡化学机构中含有氰基团(-CN)的化合物均属于氰化合物。它具有广泛的工业用途,多具有较强毒性,能经呼吸系统、胃肠道及皮肤浸入体内。一般将其无机化合物统称为氰类,将其有机化合物统称为腈类。

高剂量的氰化物浸入人体内可在数分钟内引起死亡,发病十分迅速。如剂量稍低,则病程进展稍缓。病程进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前驱期、呼吸困难期、痉挛期、麻痹期。吸入中毒时,早期有黏膜刺激症状,乏力、头晕、头痛、胸闷、呼吸稍快、偶有恶心、呕吐、胃部发热感,随后呼吸加快加深,血压略有增高,脉搏加快,皮肤黏膜呈鲜红色,瞳孔缩小,心律不齐。呼吸困难期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全身明显乏力,心前区疼痛并有压迫感,呼吸深而慢,脉搏变慢。痉挛期、麻痹期出现阵发性和强直性抽搐,昏迷和血压下降,呼吸变浅变慢,以至完全停止。

慢性影响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尿频及鸟蛋白。运动功能障碍,甲状腺肿大。

皮肤接触氰化物可出现皲裂、湿疹,接触高浓度的氰氟酸可发生灼伤。

预防措施:

(1)生产、储存、使用氰化物气体的设备、工序,应严加密闭,严防“跑、冒、滴、漏,”避免手工直接操作;生产设备应与操作室隔离,并注意维持设备间负压状态、操作室正压状态。应有良好的机械通风,含氰三废物质应回收处理。

(2)检修含氰设备或处理事故时,应佩戴供氧式或新更换滤料式防毒面具,并设有专人监护。

(3)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工人防毒知识教育,如饭前漱口、洗手,班后淋浴、更衣,严禁在使用和生产氰化物成品车间饮水、进食、吸烟;车间内应配备冲洗用水龙头及基本抢救药物。

(4)做好上岗前及定期体检工作,凡有G6PD缺乏症、慢性贫血、甲状腺功能障碍或者肿大及对硫代硫酸钠过敏者不应从事氰化物作业。

什么是苯中毒,如何预防?

苯中毒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分为轻度和中毒中毒。慢性中毒分为轻度、中毒和重度中毒。

急性轻度中毒指短期内吸入高浓度蒸气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样状态,可伴有黏膜刺激症状。呼气苯、血苯、尿酚测定值增高可作为苯接触指标。

急性中毒中毒指吸入高浓度苯蒸气后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模糊、昏迷、抽搐、血压下降,甚至呼吸和循环衰竭。呼气苯、血苯、尿酚测定值增高,可作为苯接触指标。

慢性轻度中毒指在三个月内每1-2周复查一次,如白细胞计数持续或基本低于4*10九次方每升(4000每立方毫米)或中性细胞低于2*10九次方每升(2000每立方毫米)。常有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衰退等症状。

慢性中毒中毒指多有慢性轻度中毒症状,并有易感染和出血倾向,符合下列之一者:(1)白细胞计数低于4*10九次方每升(4000每立方毫米)或中性细胞低于2*10九次方每升(2000每立方毫米),伴血小板计数低于60*10九次方每升(6w每立方毫米);(2)白细胞计数低于3*10九次方每升(3000每立方毫米)或中性细胞低于1.5*10九次方每升(1500每立方毫米)

慢性重度中毒指出现下列之一者:(1)全血细胞减少;(2)再生障碍性贫血;(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白血病。

防护措施:

预防苯中毒,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1)加强接触者对苯的理化性质、毒性防护知识和应急救援预案知识的了解。

(2)加强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3)可用低毒、五毒的化学物质代替苯做原料或溶剂,如用甲苯、环己烷替代苯做溶剂。

(4)改革工艺,防止跑、冒、滴、漏,做好通风排毒,使工作场所空气中苯浓度符合工作场所苯浓度允许限值。

(5)严禁用苯洗手,接触高浓度苯蒸气应戴合适的防毒面具。

(6)坚持做好就业前体检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职业健康禁忌证者,观察对象及中毒患者。

(7)定期对工作场所中苯浓度进行检测。装置检修时,应充分吹扫并检测浓度符合容许限值后方可进入密闭装置内。

什么是汞中毒?怎么预防汞中毒?

汞中毒是由于职业因素接触金属汞而引起职业中毒,分急性汞中毒和慢性汞中毒。以慢性汞中毒最常见。接触汞作业的有汞矿开采及冶炼、仪表制造及维修、电解食盐、生产氯气、医院口腔科诊疗等。急性汞中毒多由于意外事故、短时间内吸入大量汞蒸气所引起。慢性汞中毒是在汞作业环境污染较重的岗位工作中逐渐发病。早期变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头晕、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等,随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典型的“汞兴奋症”、“汞性震颤”,即患者情绪不稳、急躁、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手指、舌、眼脸及上下肢震颤,并波及全身。以手的震颤最为典型。慢性汞中毒可导致肝肾损害,女性可导致月经失调。

汞中毒的诊断,应根据汞的职业接触史、生产现场空气中汞及其化合物浓度测定资料、临床症状、体征、尿汞及驱汞试验结果等综合判定。

防护措施:

(1)主要是从根本上杜绝汞的危害,以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汞。加强通风排毒设施的使用及管理,并防止汞的二次污染。

(2)加强个体防护,汞作业工人应穿工作服,戴防毒口罩或活性炭口罩,班后淋浴。

(3)定期检修生产设备、通风设备、防护设备。定期检测作业场所空气中汞的浓度。

(4)要进行上岗前及上岗后的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凡有神经系统疾病、口腔疾患、肝、肾疾病者不得从事汞作业。发现可疑中毒者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应暂时调离汞作业。

什么是砷中毒?怎么预防砷中毒?

砷中毒是由于接触砷及砷化物而引起的中毒。接触砷的职业主要有含砷的雄、雌矿石开采、冶炼和烘焙各种含杂质砷化物的矿石、皮毛工业、制造和使用含砷颜料、制造和使用含砷农药、含砷合金的制造等。

元素砷的毒性极低,砷的氧化物和一些盐类绝大部分属高毒类,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人体。砷化合物可经呼吸道黏膜完全吸收,职业中毒主要是由呼吸道吸收引起的。

砷中毒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职业中毒。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及神经系统症状,胃肠症状轻且发生较晚。表现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头痛、头晕、乏力、烦躁不安、痉挛、甚至昏迷,亦可伴有羞明、流泪、咽干、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皮炎等。严重时,可因呼吸和血管舒缩中枢麻痹而死亡。

慢性职业中毒多发生于长期吸入含砷化合物的粉尘或气体的工人。表现为全身衰弱,清瘦,神经衰弱综合征、感觉型或运动型多发神经炎,胃肠炎、中毒性肝炎、贫血乃至全血细胞减少。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鼻炎、鼻衄、鼻中隔穿孔、喉炎及支气管炎等。皮肤黏膜病变有皮肤色素沉着、角化过度或丘疹、水泡、脓泡、疣状增生、不易愈合的溃疡。指甲可见白色横纹。尿砷、发砷及指甲含砷量增高。

防护措施:

(1)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自动化、机械化和密闭化程度,加强个人防护。

(2)各种含砷的废气、废水废渣应予以回收和进化处理,严防污染环境。

(3)做好上岗前及定期体检工作,检测尿砷;有严重肝脏、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皮肤疾患的人员,不宜从事砷作业。

我们的服务